秦腔《火焰驹》
一、基本信息
剧名:《火焰驹》
别名:《卖水记》《大祭桩》《宝马圆情》等
剧种:秦腔
作者:清代剧作家李芳桂(又称李十三)
类型:碗碗腔皮影戏剧本改编,后移植为秦腔搬上舞台
二、剧情简介
北宋时期,北狄王带兵进犯边关,兵部尚书李绶的长子李彦荣奉朝廷之命,带兵马前去抵抗。奸臣王强扣住军粮,使彦荣兵马被困,又乘机诬奏彦荣叛国投敌。朝廷偏听偏信,将李绶问成死罪押入监牢,并将其全家查抄赶出汴梁。
李彦荣的弟弟李彦贵与家人逃往苏州,投奔岳父黄璋。然而,黄璋见李家遭了厄运,便反目无情,硬要退婚。女儿黄桂英至死不依,发誓不与他人婚配。
李彦贵无奈,只能靠沿街卖水度日。一日,他在黄府花园卖水时,被未婚妻黄桂英的丫环芸香看见。芸香引他与小姐相会,二人互诉了真情,并约定当晚在柳荫下赠银。谁知此话被恶仆王良听见,向黄璋告发。为了达到退婚的目的,黄璋命王良杀死芸香,栽赃于彦贵,又买通官府,将彦贵判成死罪。
曾受过李绶搭救的贩马商人艾谦得知此事,立即骑着日行千里的火焰驹飞奔边关给彦荣送信。中秋节这一天,正当行刑时刻来到,彦贵性命难保之际,彦荣从边关赶回来了。冤情大白,朝廷赦免了李绶,李府全家团圆,彦贵和桂英也结成了美满夫妻。
三、艺术特色
唱腔与板式:《火焰驹》运用了秦腔的多种唱腔和板式,展现了秦腔高亢激昂、刚劲有力、豪放不羁的特点。剧中的唱腔旋律优美,情感真挚,深受观众喜爱。
人物形象:剧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,情感真挚感人。李彦贵忠孝义勇、才华出众;黄桂英贞烈坚贞、聪明美丽;艾谦仗义疾恶、忠心耿耿;王强奸诈险恶、阴险毒辣。这些人物性格的刻画,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。
剧情紧凑:剧情跌宕起伏,扣人心弦。从李彦荣出征到李绶入狱,再到李彦贵卖水、黄桂英赠金、芸香被害、艾谦报信,最终彦荣归来、冤情大白,剧情紧凑而富有张力。
四、经典唱段与折戏
《火焰驹》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唱段和折戏,如《卖水》《打路》《祭桩》等,这些唱段和折戏不仅唱腔优美,而且情感真挚,深受观众喜爱。
《卖水》:李彦贵在黄府花园卖水时,与黄桂英的丫环芸香相遇,二人互诉衷肠,约定赠金。这段唱段旋律优美,情感真挚,展现了李彦贵和黄桂英之间坚贞的爱情。
《打路》:李彦贵被判死刑后,黄桂英身穿孝衣去法场祭桩,途中遇李母和大嫂,因受误解而遭打。这段唱段情感激烈,表现了黄桂英对李彦贵的深情厚谊和对不公的愤慨。
《祭桩》:黄桂英在法场为李彦贵祭桩,哭诉冤情。这段唱段旋律悲凉,情感真挚,令人动容。
五、演出历史与影响
《火焰驹》原为清代剧作家李芳桂创作的碗碗腔皮影戏剧本,后移植为秦腔并搬上舞台。该剧流传久远,版本甚多,深受观众喜爱。
1958年,《火焰驹》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首部秦腔彩色影片,这也是秦腔这一“中国戏曲化石”第一次被搬上银幕。影片的播出,使得《火焰驹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,成为秦腔的代表作之一。
多年来,《火焰驹》经过多次加工修改和复排演出,涌现出了多位著名的秦腔表演艺术家,如肖玉玲、陈妙华、侯红琴等。他们以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演绎,将《火焰驹》这部经典剧目传承了下来。
六、现实意义与思想内涵
《火焰驹》不仅是一部经典的秦腔剧目,更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内涵。它展现了忠诚与担当、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,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忠贞不渝的爱情观。在现代社会,这些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。
概括而言,《火焰驹》是一部经典的秦腔传统剧目,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、感人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,深受观众喜爱。它不仅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瑰宝,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